设计学院开展“转换的设计”系列学术讲座第四季第5期 ——《西南壮侗语族龙纹造型研究》

      师大校园人群熙攘,在一切的纯真、向往与懵懂中,每个人都将面对崭新的一切与崭新的自己。9月15日,设计学院“转换的设计”系列学术讲座第四季第5期在学院研究平台开展。本次讲座的主题是《西南壮侗语族龙纹造型研究》,由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服装系张国云教授为我们精彩呈现,服装系陈炜老师担任学术主持,国际部副部长唐博、陈逸进、杨志蓉,张秀芳,杨雪松老师与21级、22级服装设计部分本科与研究生共同参加会议。

      张国云教授为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服装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执行委员。近年来,张国云教授致力于传统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主持国家、省部级、校级等项目。出版著作1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第七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首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等多个展览; 获“从洛桑到北京”第九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优秀奖、重庆市第7届美术作品双年展三等奖等多项奖项。

      会议伊始,张国云教授先从缘起、再次出发、壮侗语族龙纹造型分析、转化与现代化运用四个方面出发,为我们梳理了本次讲座的整体架构。讲座的第一、二部分,缘起与再次出发中,张国云教授从壮侗族鼓楼、粮仓、盛装、女性、孩童、学校中汲取灵感,组织设计了《母性文化视野下西南非遗侗族服饰研究》、《南岭走廊壮侗语族嫁衣研究》等多个项目。张国云教授通过寻找联系、记录影音、发现文化特色等元素梳理方法发现侗族与苗族分属两种语系。其对南岭走廊壮侗语族圈的分析,制作了壮侗语言文化的思维框架,丰富了《南岭走廊壮侗语族嫁衣研究》的项目成果。

      在讲座的第三部分,壮侗语族龙纹造型的分析当中,张国云教授将龙纹造型归纳为三类,它们分别是:典型龙纹、变体龙纹与抽象龙纹。其中,典型龙纹与传统汉族龙纹在形态和图案组合上相似,细节部分具有民族特色;变体龙纹是与本民族文化信仰、日常生活、自然动物等融合后产生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龙纹;抽象龙纹是以几何纹代表的对称单独纹样或二方连续带状装饰等,表现都较为简单,这种追求平实而不拘一格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示了龙纹拙朴、稳重、神秘的艺术风格。

      最后,张国云教授为我们讲述了西南壮侗语族龙纹造型研究的转化与现代化运用。为我们提供更广阔的创作空间与体验方式,让龙纹这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化符号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这之后,张国云教授为我们介绍了龙纹在数字时尚领域的转化与应用。期待我们可以对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西南壮侗语族龙纹造型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我们的西南壮侗语族龙纹造型拥有更广阔的天地,更崭新的未来。

      星星点点的阳光一步步走向教室的中央,本次“转换的设计”系列学术讲座落下了帷幕。张国云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向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知识内容,向我们提供了有关于西南壮侗语族龙纹造型崭新的思路与研究方向。让我们在崭新的生活里一起期待下一次的学术讲座,让我们永远以崭新的视角看待我们的世界。希冀通过一次次设计思维与思想的碰撞,能够不断提高学院“国际化、地域性、开放式”的办学水平。

 

图:郭威

文:郭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