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全过程深度融合,设计学院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创新模式。其中,环境设计系系主任杨丽文老师主导的《建筑、室内设计方法学》课程思政实践成效显著,为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多元融合,构建思政教学新生态。该课程在教学形式上大胆创新,邀请多元学科背景教师交叉授课,将专业授课、人工智能应用、社会实践以及美育讲座有机融合,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课程思政教学新生态。专业授课时,教师化身“思想工匠”,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专业知识与价值观引导巧妙结合,为学生打造坚实的思想基石。同时,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设计教学,让学生们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掌握前沿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方法,提升创新能与竞争力。
实践引领,感悟责任担当之美。社会实践是课程的特色亮点,紧密连接着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学生在真实设计项目中,亲身感受社会责任与使命,将所学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与社会责任感。此外,课程特邀学生工作部部长李宇杰老师开展美育讲座。李老师以《发现美·感知美·传播美》为题,凭借深厚文化素养与丰富管理经验,从“什么是美”的本质,到“美的生发”的机理,再到“美的实现”的路径,层层剖析、娓娓道来,引导学生厚植人文底蕴,提升美学素养与批判思维,拓宽艺术视野,增强思政教育感染力。
研讨总结,凝聚育人前行力量。此课程思政实践结束后,负责老师组织召开了总结研讨会。会上,师生思想碰撞,有效贯通专业教学、审美教育与思政育人三大维度,全面梳理阶段性成果。大家纷纷分享收获与体会,一致认为多元化课程思政模式让专业学习生动有趣,使自己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全面思政教育。师生表示,将把研讨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在艺术创作与设计实践中坚守人文初心、弘扬时代精神,以优秀设计作品服务社会、赋能发展,展现新时代设计人的责任担当。
设计学院《建筑、室内设计方法学》课程思政的成功实践,为学院其他课程提供了可借鉴范例。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课程思政改革,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具有创新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设计人才。
部分老师授课现场
乡村振兴考察现场
学工部(处)部(处)长李宇杰作美育讲座
课程总结研讨会合影
文/周晓璇、杨丽文
图/王剑凯、张超杰
审/周飞、刘伶、黄容、王剑凯